什麼是合成器 – 合成器簡史 (1) | DigiLog 聲響實驗室
讀音樂 » 精選文章 » 什麼是合成器 – 合成器簡史 (1)

什麼是合成器 – 合成器簡史 (1)

Photo 4 telharmonium version 2
Author by Zhi Cal 2013.07.16

多虧了那些勇於嘗試將電子原理轉換成音樂的發明家們,和大膽嘗試各種未知聲音的音樂家們,嘗試了各種聲音的可能性,我們得以享受現在製作音樂的方便性。合成器的發展並沒有想像中的久遠,時間大約可以從這半個世紀開始說起,一起來瞭解這些合成器的歷史吧!

 

合成器簡史

電傳樂器(Telharmonium 或稱 Dynamophone)

合成器的演進可以追溯到 90 年代美國籍發明家 Thaddeus Cahill 發明第一台電傳樂器開始。在當時那個年代,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音樂透過電聲筒傳輸,而 Cahill 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,想到了利用馬達和電磁圈所產生的電磁感應來發聲(可以想像成用一顆馬達靠近吉他的拾音器來出的聲響),只要控制馬達的轉速就可以控制音高的頻率。Cahill 早年是發明鋼琴和打字機的發明家,或許才會有這樣的點子發明第一台電傳樂器。

註:當時 Cahill 曾建造過三台電傳樂器 The Mark 系列中,Mark II 居然重達 200 噸!

 

泰勒明(Theremin)

現在時光快轉到 1920 年泰勒明問世。說起泰勒明一般很直覺的會想到 MOOG 公司所製作的泰勒明系列,但事實上泰勒明是由俄國的 Leon Theremin 所發明。 泰勒明所使用的無線頻率技術,源自於當時俄國內戰衍生出來的距離感測技術,而內戰結束後,Theremin 不斷展示這項技術,並尋求各種發展的機會,最後終於在美國取得第一次的商業成功 – 授權給 RCA 公司生產泰勒明這項樂器。

泰勒明沒有高科技的外表,但卻有著很神奇的操作方法,操作者不需要做任何的物理接觸,只要在空中對著兩支天線揮舞,就可以產生出相當好的顫音效果和詭異的聲響。泰勒明的兩支天線,一支控制音量、一支操作音高。乍聽之下該樂器只有兩個控制項好像很簡單,但要利用泰勒明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歌曲其實並不容易,難度在於音高部份的控制相當困難,有時候為了要產生出正確的音符還必需用一些奇怪且細緻的手勢,這項演奏門檻也是泰勒明樂器始終沒那麼普及的原因。

泰勒明難演奏出了名,但是卻出了很多優秀的泰勒明演奏家,如: Lydia Kavina, Carolina Eyck… 等人,另外也有不少的歌曲加入泰勒明的音色,其中比較著名的如:Led Zeppelin – “Whole Lotta Love", Beach Boys – “Good Vibrations", Portishead – “Mysterons"… 等。

 

馬特諾琴(Ondes Martenot)

繼泰勒明之後時間再快轉個幾年到了 1928 年馬特諾琴問世。馬特諾琴由法國人 Maurice Martenot 所發明。Ondes 是法文的 “波” 也可以指 “聲波”,Martenot 當初在設計這個樂器時,就想如何讓它有效的融入交響樂編制,並且能夠被作曲家和演奏者所接受。Martenot 借用了泰勒明的一些特色,同時也改良了難以演奏的缺點,馬特諾琴的設計包含了一條拉環滑桿、和多個外接喇叭單體,採用用鍵盤的琴鍵來控制音高,並在琴鍵的左邊附上一個小盒子可以控制波型等調變,用以增加不同的音色變化。

 

提到現在馬特諾琴的應用,就不得不提 Radiohead 的 Jonny Greenwood 時常使用,像是在 Kid A, Amnesiac,  Hail to the Thief, In Rainbows, 和 The King of Limbs 等專輯中都可以聽到馬特諾琴的身影,他也時常用在現場演出上。

 

RCA 合成器

1960 年代,RCA 公司推出的電子音樂合成器(Electronic Music Synthesizer)- RCA Mark I 以及 Mark II 由 Herbert Belar 和 Harry Olson 所設計。它的設計外觀並不像今天所常見的合成器便宜易攜帶,相反的它造價昂貴且容易過熱維護不易(據傳造價超過五十萬美金),像是一台早期的大型電腦。

RCA Mark II 使用真空管設計的振盪器(Oscillator),其中可使用正弦波、三角波、鋸齒波和噪音產生器,還有波封產生器和濾波器可以控制聲音的特色,除此之外,還可以直接透過磁帶機錄音,功能元件算是相當接近當今的合成器,只不過所有聲音的控制和輸入都必需透過讀卡機來輸入,這也是它很像早期大型電腦的原因。

註:我們或許要慶幸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,不必這麼大且昂貴的龐然巨物打交道。

使用 RCA Mark II 的電子音樂作品 – Charles Wuorinen – “Time’s Encomium"

 

 

介紹完 RCA 合成器之後,合成器的史前時代已經做了個簡短的介紹,接下將會進入近代的合成器歷史和一些合成器基本元件及原理,敬請期待!

Watched 此文章被關注 10977 次

Zhi

作者: Zhi

簡介:專研類比聲響,使用了大量的數位類比離散電路,專注在實驗及聲音設計,曾參與失聲祭、混種現場、畸響等演出。擅長合成器、電腦音樂。

討論區

目前尚無評論

Digi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