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MESYNTH Cool..
SOMESYNTH New..
SOMESYNTH Great..
SOMESYNTH Strange..
► 前言
時間是 1968 年的某個晚上,於一家名為 Dübreq 、位於英國倫敦的電影製作工作室中,創辦人 Brian Jarvis 正在幫他的姪女修理玩具電子琴,過程中, Brian 突發奇想:
若是把電子琴的黑白鍵盤拔掉,換成觸控式的電路板,透過觸控筆戳來戳去發出聲音,那一定很有趣。
於是 Brian 開始讓他的想法成型,經過幾次實驗以及電路測試,他完成了一個簡單如玩具般的樂器,那是一個透過觸控筆在電路板上觸發聲音、以及一個顛音開關的迷你樂器,而後,他以觸控筆 “Stylus” 加上發聲 “Phone” 所組成的變體字命名其為 Stylophone 。
自此,這個原先被設計為玩具的樂器意外地掀起了一股炫風。
1967 年, Stylophone 正式推出
澳大利亞藝術家 Rolf Harris 臉露陶醉地拿著 Stylophone 為其做足了不少聲量,正式將這個「玩具」變成能進入錄音室的創作工具。而後,在 1969 年, David Bowie 更是在他致敬 2001: A Space Odyssey 所創作的單曲 Space Oddity 中使用了 Stylophone ,全然不同於曲中其他聲響的粗糙聲線,立刻廣被大眾注意到,可以說這是第一首使用 Stylophone 的流行歌曲。
截至 1974 年, Stylophone 創下令人不可思議的三百萬台銷售量,顯然怪奇的音色與當時 Dübreq 的行銷手段確實有引起人們好奇心。
Rolf Harris & Stylophone, Photo Credit: 120 Years of Electronics Music
David Bowie & Stylophone, Photo Credit: 120 Years of Electronics Music
在那之後, Dübreq 也試圖再造風潮,在 1971 年推出了 350S 版本:
一台放大版的 Stylophone ,有著 44 個觸控琴鍵、兩支觸控筆、八種聲音 - 木管、銅管和弦樂等,功能也比原版來得多,有 Decay Control 和光線控制的 Vibrato / Filter ,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揮揮手創造 Wah-Wah 效果,可惜的是這個版本沒能取得多大的成果, Stylophone 也在接近 1980 ,搭在數位晶片的合成器浪潮下,漸漸式微。
Stylophone 350S 加入了更多功能,可惜沒能掀起如 S-1 般的風潮
直至 2003 年, Ben Jarvis ,原本創辦人之子,藉著千禧年懷舊聲響的復興,重新推出與原版 Stylophone 外觀極為相近、相同電路設計的 S-1 機型, Stylophone 才正式回到大眾視角。
►開箱!
這款復刻版的 S-1 歷經幾個版本更新,成了我們手中的樣子,
打開外箱,盒中並沒有多餘的零件,就是一台 Stylophone S-1 本體以及介紹小手冊,小手冊中記錄著 Stylophone 的過往樣貌以及故事。
Stylophone 外觀
記載 Stylophone 歷史以及事蹟的小手冊,當然了,裡面也有說明以及簡單的樂譜可供參考~
裝上電池,開始隨意的戳戳戳!
輕巧、有趣是我們第一次上手把玩時的想法,甚至不需要額外準備喇叭,任意地拿著機身上的觸控筆點按,即可聽到經典的電子音樂聲響。
當觸控筆接觸到電路板,
就可以聽到類似於 80-90 年代流行樂或早期電玩(紅白機、瑪利歐..等等)中時常出現的電子聲響
實際上, Stylophone S-1 的設計是由一個能夠發出不規則方波的發聲器(Oscillator, 振盪器)為基底,當觸控筆觸碰到面板,則啟動不同震盪頻率的方波,產生音高變化。
機身上還有另一個調變這個波形的工具: Vibrato ,開啟後,能夠讓發出的聲音微微顫抖,更添經典電子舞曲中會感受到的溫暖氛圍。
除此之外, S-1 機身上的其他功能還有前方可以轉換 Octave 的切換鈕,背後可以微調音高的 Tune 鈕以及側面的音量大小旋鈕,沒什麼特殊功能,只有一種經典聲響,一切都很純粹。
現在,讓我們來看看大家是如何把 Sylophone S-1 玩得出神入化。
若將 Stylophone 輸入進外部的效果器處理...
► 結語
合成器最令人嚮往的,無非是其能夠產生原聲樂器無法發出的電子聲響,時而尖銳,時而陰柔;既可激慟,亦或溫順,填滿自然音色與人類想像間的偌大空白。
筆者很訝異能夠在如此實惠價格、時常被大眾當作玩具的 Stylophone 上聽到這般聲音。
討論區
目前尚無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