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音 Mixing 的基礎觀念(上) | DigiLog 聲響實驗室
Blog » 精選文章 » 混音 Mixing 的基礎觀念(上)

混音 Mixing 的基礎觀念(上)

Mixing
Author by DigiLog 作者群 Cal 2013.07.12

許多人開始嘗試創作、錄音、編曲之後,慢慢會遇到一個問題,就是歌曲如實地錄製進電腦中,一軌一軌分開來聽都很正常,輸出在一起播放時卻聽起來不太對勁,好像跟現場表演實比起來就是少了些什麼。這時大家才會慢慢意識到混音(Mixing)這件事的重要性,如果把音樂當成是一道料理,食譜(編曲)、食材(配器)、料理方式(錄音)都決定了,混音就像是這些步驟的加總,如何擺盤、呈現這道菜最完美、最符合期待的樣子,就是混音過程需要處理的事情。

本系列文章將國外相關教材還有一些個人經驗稍作整理,一方面算是自己學習的筆記,一方面也希望能幫助到有興趣的朋友們。


[業餘混音常見的問題]

  1. 頻率中缺少焦點:例如歌詞中間的空白段落,沒有其他樂器被帶到前面來維持聽眾的注意力。
  2. 混音聽起來雜訊過多:可能有唇齒音、環境底噪、空氣聲等等夾雜在一起。
  3. 混音聽起來不夠清晰、缺少punch
  4. 聲音整體聽起來很遙遠,沒有近在眼前的感覺
  5. 不穩定的動態範圍與音量:聲音聽起來忽大忽小、不同段落或樂器間落差過大
  6. 聲音聽起來遲鈍、不有趣
     

[混音的開始]

一首歌的好與壞,通常在編曲階段就已經決定了,再厲害的混音師,也不可能把一個錯誤的編曲,美化成一段動人的音樂。如果樂器在錄音時,便已經缺乏可用的段落,當素材不好時,奢求混音可以扭轉結果,也只是徒勞而已。

通常混音最基礎的問題,是如何讓聲音成品達到「平衡(Balance)」,雖然說起來似乎滿簡單,執行上卻有非常多要注意的細節。一開始,我們可以先從釐清歌曲的方向著手,例如這首歌是什麼風格、目標是什麼、製作人希望呈縣怎樣的感覺等等;再來是建立整首歌的Groove,例如是流行、搖滾、拉丁或Bossa,然後依照不同風格決定最適當的切入點;最後則是找出音樂中最重要的元素並將其凸顯。

我們可以分幾個面向去討論:

 

[混音的六個元素]

幾乎所有現代音樂中的分類-像是搖滾、Pop、R&B、Rap、鄉村、New Age、Drum&Bass, Trance與其他有著強烈重拍的音樂類型,都可以透過共同的六個元素來達成一個優良的混音:

  • Blance(平衡):每個樂器間的音量大小關係。
  • Frequency Range(頻率範圍):所有頻率適當地呈現。
  • Panorama(全景):所有樂器放置在音場中的位置。
  • Dimension(體積,尺寸大小):增加樂器上的環境感(Ambience)。
  • Dynamic(動態):每一軌或樂器間的動態大小控制。
  • Interest(有趣度)

[編曲的五個元素]

如上所述,一個好的混音是建立在好的編曲上。我們可以把所有樂器在編曲中依照不同功能做區分,在處理混音前,先釐清每個Track與樂器的功能,方便我們有效率地進行混音,也可避免成品與它該有的樣子落差太大。而編曲的功能,我們也可簡單分成下列幾個元素:

  • Foundation (音樂的地基):現代流行音樂中,Foundation通常是指節奏組,通常有BASS 跟鼓 ,有時吉他跟鍵盤類樂器在演奏時也會列入其中。
  • Pad (墊底樂器):通常為一長音或和弦,用來支撐或作為整首曲子的墊底。
  • Rhythm (節奏樂器):這裡的節奏樂器跟Foundation的差別,主要在於Rythm是用來對抗(或對比)Foundation中的樂器,例如shaker,鈴鼓,或者吉他刷的反拍、conga等,用來增加整首歌的律動感,而不是作為主要支撐節奏的樂器。
  • lead (主奏):例如vocal或是樂器solo。
  • Fill (過門):橋段轉換或銜接的功能,常見有鼓過門、音效過門等等。
     

[高度、深度跟寬度]

在一個混音中,為了達到預期的氛圍或感覺,我們要假想這首歌如果現場演奏,是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。而要假想一個空間,通常我們就要從三維向度著手,也就是空間的長、寬、高;這部分的處理,可透過如pre-delay、分高低中頻的reverb、muti-compress等來做更細微調整。

  • 高度:主要是由於頻率感覺(不同頻率衰減的幅度不同)造成,基本上應確定所有頻率均被完整呈現。
  • 深度:主要受音量大小、Reverb、Delay等影響,但是收音環境或者Overhead、room mic等等一樣會造成影響。
  • 寬度:主要是由樂器放置的位置所造成。

關於這些要素有以下幾點要注意:

限制這些元素的出現-通常不會有超過四種不同功能同時出現,有時僅僅三種內的功能便可有很好效果。
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頻率範圍-
 

如果所有樂器都有自己所擁有的頻率範圍,它們將會混合的更好。例如當鋼琴跟吉他同時在同個八度演奏一樣的東西時,通常頻率會互相干擾,聽起來相當吵雜。解決的方法包括改變其中一個樂器的頻率,當然也可以改變把位,或者在不同的時間演奏。如果編曲無法修改,也可透過EQ或其他後製的方式,盡量把衝突的頻率錯開。

也許很多人會問,應該從哪裡開始進行混音? 一般來說,起點應是把所有Track的Fader都先放著,好好地聆聽整首歌原本的樣子,然後思考哪些部分重要、要從哪個方向進行混音,接下來才開始動作。

不同的混音師往往從不同的地方開始混音,但是不管從哪裡開始,往往都是從他們覺得最重要的地方開始。有人認為vocal是一首歌的主角,從這裡開始可以先佔據大部分的頻率空間,如果放到後面再處理,會讓vocal站不穩;有人覺得鼓跟bass是一首歌的基底,應該從這裡開始(例如大部份的舞曲)。以下是幾種混音開始的類型,但這些都不是絕對的,每個作法都有它的理由,應視實際需求而作調整:

  • 從bass開始
  • 從大鼓開始
  • 從小鼓開始
  • 從overhead開始
  • 從Lead Vocal開始或是主要樂器
  • 當混弦樂的時候,從高到低

以上是一些開始混音時應俱備的觀念與注意事項,再來會繼續分享一些如實務上如何處理EQ、每種樂器聲音的特性等等的內容,也歡迎大家提出疑問或分享自己的經驗!

 

部分資料引用整理自 The Mixing Engineer’s Handbook

Watched 此文章被關注 142797 次

討論區

目前尚無評論

Digilog